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消息,中国医科大学2018招生开始了!

[复制链接]

59

主题

69

帖子

33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5:03: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招生专业
1、护理
  ◆中专起点专科,学制三年。
2、护理学
  ◆大专起点本科,学制三年。
3、药学
  ◆中专起点专科,学制三年;
  ◆大专起点本科,学制三年。
4、公共事业管理
  ◆大专起点本科,学制三年。

二、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学生学习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医科大学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教育部电子注册。本科层次学生符合条件,经参加统一学位考试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学位。

三、教学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材、课件自主学习,通过网上完成作业,由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服务。学生在当地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考试。



四、中国医科大学校史

在祖国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有一所历史悠久、功勋卓著、人才济济的高等医科院校——中国医科大学。这一具有光荣历史和鲜明办学特色的医学高校始终令世人瞩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中国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学校共培养了90000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界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的正副部长1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位,称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科院校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科学校,也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历史长久的一所学校。
  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民主政府。这次会后,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向中央军委提出创办军医学校的建议并得到批准。1931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军医学校,在瑞金宣告成立,贺诚兼任校长,总军医处医务主任陈志方兼教育长。红军总司令朱德、总参谋长叶剑英参加开学典礼。朱总司令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已有很大发展,但医务人员缺乏,必须培养自己的红色医生”,他勉励学员:“要学好本领,为红军服务。”他还强调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医生”的办学方针,这一方针为学校指明了方向。
  1933年4月,第一期学员经考试合格准予毕业。1933年7月,第二期学员毕业后,学校与傅连璋主办的红色医务学校合并,改设在洋江下的红色医院(原长汀福音医院)为红军卫校附属医院。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军医学校的历史;从此,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跟随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红色的旅程。

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唯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走完全程的学校
  据史料考证,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是唯一在长征途中办学并走完两万五千里全程的学校。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战略性大转移,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卫校做为军委直属队的一部分,于10月中旬从瑞金随军出发。为适应行军的需要,学校将军医九期和调剂班、看护班学员分散到各部队参加工作,军医六、七、八期学员和教职员则编成教导队,随总卫生部行动。行军途中,红军进行整编,又陆续有红军卫校部分学员被分配到部队做救护工作;另一部分师生则被分配到隶属中央纵队的干部休养连,教员做医生,学员当看护。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映过一部电视剧《特殊连队》就记载了红军卫校的师生为中央干部休养连服务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党中央决定兵分两路继续北上陕甘地区,以迎接伟大的抗日民族革命高潮。卫校师生随毛泽东主席率领的右路军穿过茫茫草地,进入陕甘地区,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随左路军行军的卫校师生利用松岗地区稍事稳定的环境,召回部分学员重新组成军医第六期,在松岗大喇嘛寺复课。当初从江西出发的100多名师生中的许多同志,在行军途中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军医第六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1936年在长征途中的芦霍毕业。
  1937年,学校迁至延安附近的闫店子,同年3月中旬第八期在此毕业,毕业典礼上宣读了朱德总司令的指示:“到前线去,好好为革命服务”。
  红军卫校师生随军四渡赤水,二过乌江,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爬过高达4000多米的雪山并走出渺无人烟的草地。在震惊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卫校师生们不仅完成了行军任务,同时边行军、边办学并且担任救护工作,在我党我军的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
抗日战争中的八路军卫生学校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中国革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华北红军改名为中国国民革命第八路军,红军卫校也改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到抗日前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日寇进攻面前节节败退,八路军肩负着民族的希望,迎敌北上。不久,在震惊中外的平型关战役中,严惩日寇。我军的伤员救护问题也日渐紧迫,根据抗日前线的需要,卫校立即派出九期、十期学员和部分医生,在山西五台到黄河岸边的大宁之间组成一条千里伤员转运线,每隔几十华里路设一兵站,接待伤员,进行治疗,依次转运。学员们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既是护理员、担架员,又是炊事员,同时还要做抗日救国的宣传员,在转运中遇到敌机轰炸,学员就俯在伤员身上,用自己身体掩护伤员以免再次受伤。
  红军卫校从创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六年中,共培养了300多名各层次卫生医务干部,满足了红军部队对医务人员的急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延安时期的中国医科大学
  在延安办学是中国医科大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
  1940年3月,学校迁到延安,校址设在东门外的柳树店。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下,中国医科大学办学规模扩大,教员增加,一批又一批学员从学校毕业,奔赴抗日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
  1940年秋,毛泽东同志来到学校向师生们做了报告。他讲道:你们在党的领导下,从江西中央苏区的“卫生小学”,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锻炼,现在成长为“卫生中学”了。我们的革命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因为我们能为群众谋利益,为全国广大工农群众所拥护,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建设一个新中国。你们卫生学校也是这样,将来一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卫生大学”。毛泽东同志的报告鼓舞了全校人员的斗志,师生们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完成教学任务,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0年9月,经毛泽东同志提议,红军卫生学校正式改名为中国医科大学。从此,中国医科大学跨进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同年,校长王斌为表达广大师生的共同心愿,亲自作词,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谱曲,创作了中国医科大学校歌。“站在卫生工作的最前线,我们是新医学的技术工作者,我们是新中国救护的先锋。在艰苦的斗争中,学习紧张、朴素、仁慈、谨慎的作风,创造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干部,为革命工作,为大众服务。我们正是社会的治疗家,使受伤的祖国走向健康,走向新生。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敢前进建设新医学的责任,担落在我们双肩。”
  现在这首铿锵有力、旋律激昂的校歌仍然为中国医科大学每一期新生必学必唱,仍然是学校大型活动的结束歌曲,鼓舞着医大人为之不懈的努力。
一个伟大题词的由来
  在中国,毛泽东著名的光辉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几乎家喻户晓,但是,知道毛泽东题词由来的人并不多。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0年经毛泽东提议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将毕业的军医十四期也就成为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在将要毕业的前夕,同学们都热切的希望毛主席能题词留念。当时的十四期的期长林春芳将同学们的要求向校长王斌汇报,王校长很快接通了毛主席的电话,请毛主席在百忙中给十四期毕业同学题词,毛主席立即答应了王校长的请求。
  不久,毛主席就指派工作人员送来了题词。当王校长小心的打开纸卷,只见在一张白纸上用毛笔写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得知毛主席为十四期题词的消息后,全体同学无不欢心鼓舞,奔走相告。1941年7月15日,十四期的61名毕业同学得到了与以往不同的毕业证书,因为毕业证书上用鲜红的字体印有毛主席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从此,毛主席的题词不但印在十四期同学的毕业证书上,也深深的印在了医大全体师生的心坎上,成为一代又一代医大人的行动指南,并最终成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和指路明灯。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医科大学
  从1948年开始,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需要,学校陆续建立了四所分校:1948年月1月在龙井将1947年3月由吉林军大分校接收的原开拓医学院改为第一分校,以内科为主;1948年3月在哈尔滨建立了第二分校,以五官科为主;同年,将设于通化市的辽东军区所属辽东医专改为第三分校;1948年1月改设在平谷地区的冀热辽医专门学校为第四分校。
  根据上级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努力探索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大批适应解放战争需要的卫生医务干部,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学校在教学上明确提出:基础服从临床,临床服从实际需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在具体安排上,则强调战争和医疗任务缓和时集中力量教学,作战紧张、伤员增多时就投入医疗工作。
  1947年,在东北战场上的几个重要战役,如其塔木战役中,学校都曾接受大批伤员的抢救任务。在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师生们迅速组成了上千人的输血队,献血达20万毫升。同时还派出一个医护人员精悍、设备简易但齐全的战地手术队,直接在前线为伤病员服务。
  1948年9月,在辽沈战役中,地处前线的四分校组成四个医院十二个所,先后救治了一万多名伤员,师生们废寝忘食地开展抢救工作。
  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医科大学先后有2302名学员毕业,其中绝大部分学员被分配到部队各级卫生医疗院所或研究机构。在短期内培养大批革命医务干部,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为迎接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8年10月,上级决定由副校长李亭植率领部分干部、师生,到长春接收原长春大学医学院,组成长春军医大学;第一、第二分校合并组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合并于总校;第四分校组建为承德医学专科学校;总校由校长王斌率领迁往沈阳。
  1948年11月,随着辽沈战役的彻底胜利,东北全境宣告解放。中国医科大学迁到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其前身为原满洲医科大学)和辽宁医科大学(其前身为原私立辽宁医学院)。至此,由三所老校——中国医科大学、原满洲医科大学、原辽宁医科大学组成的中国医科大学进入了历史新阶段。1952年10月,学校设置的药学院独立建制为现在的沈阳药科大学。

一所备受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关注的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85年来,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无论在任何时期都从没间断办学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历史最长久的一所学校。
 1950年,3月1日10时20分,访问苏联归国途经沈阳的毛主席、周总理,再一次视察了中国医科大学。当毛主席听完了中国医大的情况汇报后说:“中国医大,过去是我党、我军最早创办的一所医科学校,多年来,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做出了贡献。现在情况变了,全国解放了,今后的任务更加繁重。教育一定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一定要把人民的医科大学办好”。这次对中国医科大学的视察,也是建国后毛主席唯一视察的医学院校。“一定要把人民的医科大学办好”毛主席在新时期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教悔,鞭策着中国医大全体教职员工在社会主义时期继续为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时刻关心着在党的身边成长起来的中国医科大学。1991年,中国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邓小平同志亲笔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题写书名,江泽民、李鹏、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及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为学校题词,表达了党中央领导同志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医科大学的极大关怀和勉励。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医科大学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综合实力水平为核心,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健康事业为根本,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向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科大学不断迈进,从而创造更加伟大的成就与辉煌。
2018年春季中国医科大学大专本科学历开始报名!
学历国家承认  不耽误工作  不用去学校
山西金奥教育,专注提升各类人群学历


地址: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体育路学府街口省委党校书香苑1-4-1902
咨询电话:
景老师
18235112041  
网址:
www.sxjajy.com


20大热门工科专业,哪些高校最具实力?理科生必读!
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