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回顾
2015 年,生命医学界的要闻非两批数量惊人的撤稿事件莫属。在所有撤稿的涉事机构单位中,撤稿达
3 篇及以上的机构有 9 家,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分别以 12 篇、8 篇和 4 篇位列 TOP
3。(数据依据撤稿事件统计得出)
被撤稿的涉事单位,有研究所、大学和医院
但以医院居多
在急着谴责学术不端行为横行前,且看为何前三名出在临床医院。
源头不解禁
只捣糨糊
下图是中国医科大学校部及各附属医院聘任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基本科研业绩表格。表格上写明了正高、副高级别晋升的课题和论文条件,业绩条件分为三个档次。
以条件一为例,晋升正高:
课题上需「主持有经费资助的部省级及以上课题
1 项」。
论文则是「专业相关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
8 篇,而且必须包含 SCI 源期刊论文,且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 IF 值总和 5 分及以上;2. 单篇 IF 值 3 分及以上 3. JCR
分区Ⅱ区及以上 1 篇」
晋升副高:
课题需「参与有经费资助的部省级及以上课题
1 项(前 2 名)」
论文方面规定「专业相关第一作者论文
7 篇,文章 必须包含 SCI 源期刊论文,且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IF 值总和 5 分及以上;单篇 IF 值 3 分及以上;JCR 分区 Ⅱ区及以上 1
篇」
无论晋升副高还是正高,拥有条件几的业绩,课题和论文都是必不可少的项,除细微差别,正高晋升一律
8 篇、副高 7 篇。
头条君说
学术造假行为或许有个人原因,但论文、课题的硬性指标也是真真切切地压着临床喘不过气。日日人满的门诊、一天
7 到 8 台连台手术,如此高负荷工作下还需应对 7 到 8 篇 SCI 文章、部省级课题的「沽名钓誉」,造假横行原因也由此可见。
此处并非为学术不端行为纠辩,这些现象也并非单个大学或医院所有的特色。在「全民齐科研」的大形势下,如果仅是下令严禁第三方机构参与学术发表等行为,而不能从机制上解放临床医生,让其回归临床,那最后为一切买单的终究还是患者。
2015
撤稿事件盘点
41
篇论文被撤 中国 31 家医院牵涉其中
中国
38 家医院的 41 篇论文被 BioMed Central 以 peer-review
程序(同行评审)造假为由集体撤稿,涉事医院中也不乏大批军事医疗单位。关于撤稿原因,COPE(The Co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在声明中提到「第三方系统性地利用同行评议」,其含义差不多就是「自己的论文自己审」。
Springer
撤销 64 篇文章 中国论文占大多数
今年
8 月份,Springer 出版商撤消旗下 10 本杂志中的 64 篇论文,同时发表声明称编辑发现伪造的邮箱地址,进一步调查以后发现 64
篇论文存在同行评议造假行为。
据
Retraction Watch 网站统计,自 2012 年追踪学界撤稿事件起,因同行评议造假而被撤的稿件占过去三年撤稿总数 15%。
同行评议造假
9 篇论文遭 Elsevier 撤稿
Elsevier
撤销了旗下 5 本杂志中的 9 篇论文,这 9 篇都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Elsevier 声称,经出版伦理委员会调查发现,这 9
篇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或存人为操纵,随后便撤销了这 9 篇论文,其中还包括已经发表过的两篇。
隐瞒通讯作者发表论文
徐州医学院被撤稿
第一作者隐瞒通讯作者将文章发布在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期刊,后杂志编辑部获知文章的发布并未获得所有作者同意,经文章所有作者和编辑部一致同意文章撤稿。
图片来源存疑
工程院院士 2 篇论文被撤
10
月 27 日,据科学微信公众号《知识分子》报道,范上达及其研究团队 9 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因图片来源问题被 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据
撤稿声明称,这两篇文章的图片存在来源不明问题,而作者对此的回应并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说明。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均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外科学系教授万钧(Kwan
Man),而原香港大学玛丽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范上达为署名作者之一。
一稿多投及内容同质
山东大学论文被撤
山东大学学者
一稿多投,内容同质被撤稿。一个以中国山东大学公卫学院为主的作者团队将一篇论文投稿到了《妇产肿瘤学》杂志上。但是在这之前两个月,文章的第一作者已经决定在去除其他三名研究者(包括通讯作者)后将文章投稿到了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结果这篇论文分别在 2012 年的 6 月的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 和《妇科肿瘤学杂志》上刊登。
论文图片盗图
山东大学学者论文被撤
中国山东大学一篇研究关节炎抑制文章因图片抄袭被撤稿。从
撤稿声明来看,山大学者的论文图片是作者从 Inflammation 杂志上描述另一种抑制因子的论文上复制黏贴的。
因数据造假
安徽医学院学者文章被撤
安徽医学院学者在
Infection and Immunity 期刊发表的文章,被发现数据造假后遭撤稿。
同行评议系统有误
Nature 出版社集团撤三稿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及同济大学医学院的三篇文章因同行评议问题遭
Nature 出版集团旗下杂志撤稿。Nature 给出的撤稿理由是因三篇文章的同行评审过程出现问题所以撤稿,但具体原因并未细说。
数据被外包混淆
武汉中心医院要求撤稿
武汉中心医院学者在
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 发表了 Protective role of Klotho on cardiomyocytes upon
hypoxia/reoxygenation via downregulation of Akt and FOXO1 phosphorylation
的文章,随后发出撤稿请求。请求表示,因外包公司 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混淆,希望撤下文章重做实验。
撤稿申请含糊不清
中英学者要求论文撤稿
撤稿通知一般基于几个清楚的事实:或同行评议造假,或所有作者未达成发表共识,更过之为盗图、盗数据、抄袭、一稿多投等,但在申请撤稿通知中,含糊不清的要数浙江大学和剑桥大学学者联合撰写的这篇论文了。
这篇
Bayes Clustering and Structur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for Segmentation of
Carotid Artery Plaques in Multicontrast MRI 的文章发表在 Computation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Medicine 期刊。
撤稿请求原文为:「This
article has been retracted upon the authors request as it was found to include
unreliable interpretation due to insufficient provision of studying
materials.」
Retraction
Watch
上的评论到:「文章是由一群浙大和剑桥学者撰写,按道理在语言上不会有任何障碍,但事实上,我们自己都看不懂撤稿申请到底在说的什么!」
附1:Springer撤回64篇中国学术论文排行榜
一、按医院机构排名: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8
中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7
吉林大学中日联合医院
3
成都军区总医院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2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2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
黑龙江医院
2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2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1
大连医学院第一医院
1
德州大学
1
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1
福建省医院
1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1
复旦大学浦东医学中心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1
济南军区总医院
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1
晋江市医院(福建)
1
辽宁肿瘤研究所
1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1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1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中心医院
1
上海交通大学Bio-X
1
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
1
上海长宁精神卫生中心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1
泰山医科大学
1
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
1
无锡TCM医院
1
新乡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
烟台山医院
1
燕山大学
1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1
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1
周浦医院(上海)
1
二、按大学排名
中国医科大学
17
哈尔滨医科大学
5
第二军医大学
3
吉林大学
3
山东大学
3
复旦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
2
安徽医科大学
1
大连医学院
1
德州大学
1
济宁医学院
1
南方医科大学
1
首都医科大学
1
泰山医科大学
1
同济大学
1
新乡医科大学
1
燕山大学
1
浙江大学
1
重庆医科大学
1
三、按地区排名
辽宁
19
山东
8
上海
7
黑龙江
7
北京
4
福建
3
吉林
3
四川
2
安徽
1
广东
1
江苏
1
河南
1
河北
1
浙江
1
重庆
1
附2:又有多篇中国论文因同行评审造假被爱思唯尔撤销
来源:科学网
作者:赵河雨 编译
据Retraction
Watch网站消息,因论文同行评审造假,爱思唯尔出版商撤销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这9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
爱思唯尔发出声明称,出版伦理委员会调查发现这9篇论文的同行评审过程被人为操纵,随后爱思唯尔便撤销了这9篇论文。
自2012年来,爱思唯尔因同行评审造假而撤销的论文超过了20篇,所有出版商中因同行评审造假而被撤销的论文多达260篇。
爱思唯尔计划采用新的编辑系统,可以自动化验证电子邮件地址是否合法。爱思唯尔还采用了其他一系列方法来阻止同行评审造假再次发生。
附:9篇论文链接
1: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ER-α36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2: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β-amyloid1–42 and α-synuclein on the synapses
dysfunction in hippocampal neurons
3: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and SNP analysis in 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4:Candidate
agents for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identified by a sub-pathway based
method
5:Microarray
analysis of microRNA expression in liver cancer tissues and normal
control
6:Association
of TNF-α-308G>A polymorphism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an Chinese
popu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7:Correlations
between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or receptor γ, Cystatin C, or 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 and atherosclerosis in diabetes
patients
8:The
rapid and sustained responses of dendritic cells to influenza virus infection in
a non-human primate model
9:Antiviral
and myocyt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L-28A in coxsackievirus B3-induced
myocarditis
附3:中国医科大学关于因“作者操控BioMed Central
同行评审”事件而被撤稿的涉嫌论文作者的处理决定
附4:【调查 】以论文评职称 制度性的逼良为娼
来源:丁香园;作者:chenj
【调查】
残酷的现实
逼良为娼的结局
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来自三甲医院,以内科和外科为主,其中中级职称所占比例最大,如下图所示。
从调查来看,目前已经发表核心期刊论文的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有
34.13% 的人尚无论文,占比最大,20.12%
的人只有一篇论文。他们离职称晋升的要求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佼佼者,发表
10 篇以上论文的人占到
7.71%。
论文是晋升职称的必要指标
当前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职称的评定与论文直接挂钩,不同职称级别对论文的数量有不同的要求,不管这一规定被多少人诟病,但它依然是全国通行的法则。
我们调查中发现,以上只是全省市通行的规定,但具体到不同的医院,还有更严格的要求。从图
3 我们可以看出:
在中级职称的评定中,26.87%的医生表示,需要
1 篇核心期刊的论文,23.55%
的医生表示需要
2 篇核心期刊;
在副高级职称的评定中,31.54%的医生表示需要
2 篇核心期刊,占比最大,23.08%
的医生表示需要
3 篇核心期刊,而
18.41% 的医生表示必须发表
SCI 论文。
晋升高级职称对论文的要求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
24.33% 的医生表示,必须发表
SCI 论文,超过
46% 的医生表示需要
3 篇以上的核心期刊论文。
共有
824 名医生表示,医院晋升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必须要
SCI 论文,在这部分人群中,晋升副高级职称需要
2 篇
SCI 论文的占到
38.87%,占比最大;而晋升高级职称,85%
以上都要求
2 篇及以上
SCI,要求
5 篇以上的达到
29.21%。如此高的要求,医生们真是压力山大。
对于
SCI 论文,医生们最关注的还是它的影响因子,关注度占到
64.78%,其次是行业影响力,占到
50.99%,虽然简单以影响因子判定论文的质量优劣有失偏颇,但却是行业内的普遍做法,有不少医院还直接以影响因子为标准来对医生进行奖励。从图
6 我们可以看到,33.4%
的医生表示影响因子每
1 分奖励
1 万元,35.68%
的医生表示小于
1 万元,10.11%
的医生大于
1 万元,也有
20.80% 的医生表示没有奖励。
不仅是论文,课题亦是医生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晋升副高级职称,只有
28.32% 的医生表示无课题要求,26.04%
的医生表示需要省部级课题,还有
15.15% 的医生表示需要国家级课题。而晋升高级职称要求更高,28.94%
的医生表示需要国家级课题,占比最大,只有
19.71% 的医生表示不需要课题。
78.63%
的医生表示发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
广大医生朋友们发论文可不是简单的满足科研兴趣和申请课题,78.63%
的医生发表论文就是为了晋升职称。而在申请课题方面,只有
28.01% 的医生认为是其发表论文的目的之一。而选择为了科研兴趣去发表论文的医生只有
22.30%。
那大家认为发表论文对提高医术重要吗?34.34%
的医生表示不重要,另有
25.83% 的医生表示一般重要,认为非常重要的只占到
8.77%。
这似乎是一个悖论,超过三分之一的医生认为发表论文对提高医术不重要,医生的天职既然是看病,那又何必为了职称而去全力追逐论文的发表呢?这里有个重要的原因,论文与职称挂钩,而职称直接与薪资等挂钩,一位临床医生曾直截了当的表示:“我觉得晋升的根源在于不同职称待遇的天壤之别,给我合适的薪水,就算万年主治医师我也做啊。”
发论文让临床医生们焦头烂额
用焦头烂额来形容医生们发表论文的状态一点也不为过,在我们的调查中,36.51%
的医生表示,他们勉强完成要求,而高达
25.88% 的医生表示无法按时完成。能轻松完成的只占到
17.74%。另外,有
58.61% 的医生表示写论文的压力非常大。
是哪些因素影响到医护人员发表论文呢?医疗系统里的人都清楚,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不同,医护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临床上,门诊、手术已经让他们筋疲力尽,还要花时间做科研,他们写论文所需的时间更长,遇到的问题更多,他们完成一篇论文平均需要
3-6 个月。
我们调查发现,52.23%的医生表示,他们在论文写作中找不到选题或切入点,46.73%
的医生表示没有时间,另外,没有课题、没有经费、不懂科研设计等方面都占据一定的比例,而表示没有问题的医生只占到
2.13%。
学术造假蔚然成风
发表论文压力山大,但为了评职称又躲不掉,“逼良为娼”的后果就是学术造假、论文买卖。我们调查发现,6.59%
的医生表示为了发论文,他们会找枪手买论文,9.7%
的医生会找文章挂上自己的名字,18.05%
的医生表示会修改数据,38.54%
的医生表示虽然现在没有以上行为,但迫于压力,以后可能会有。
这种结果让我们深深的担心,而针对不在少数医生们的需求,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已然形成。笔者在国内某大型搜索网站上输入“职称论文代发”,得到了
5380 万条之多的信息,很多网站的名字,看起来更像是学术网站,但点击进去,就显示出“最专业的职称论文发表公司,助您成功晋升”等字样,之后,被冠以“老师”、“编辑”名头的咨询人员就开始热情欢迎登录者进入咨询页面。
而
2013 年《科学》杂志曾发表了一篇详细的调查报告,揭露了中国复杂而暴利的论文买卖产业。一些中介公司除了用客户提供的数据草拟论文,还伪造数据、提供论文加名和售卖已完成的论文。在已完成的论文中,最受欢迎的就是
meta 分析,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原始数据。2013
年六月
PLOS ONE 杂志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从
2003 年到
2011 年,中国
meta 分析文章的增加比美国快
16 倍。
这给中国的科研界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论文买卖、学术造假等行为当然要严厉惩处,但我们也须看到这亦是论文至上、论文与职称直接挂钩带来的弊端。这一现象的普遍存在也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论文的认可程度,甚至是国人发表的
SCI 论文,亦受到质疑。我们发现,半数调查者对中国作者的
SCI 论文可信度存疑。
69.09%
的医生表示论文不应与职称挂钩
将论文和职称晋升直接挂钩,医生朋友们表达了强烈的不满。69.09%
的医生表示不应该,只有
21.78% 的医生表示应该。
【众议】想说爱你不容易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特别收集了医生们对发论文的看法,论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为了晋职称搞论文,目前身边同事已经叫苦连天,绝大多数都是花钱请枪手编造数据写的假论文。”
“很分散精力,不能专心临床。论文不应该是评定医生能力的标准!”
“基层医院搞什么论文,就是为了晋升用,什么时候论文只是为了交流才是正道。”
“建议医院成立学术委员会,晋级的文章需要评定是否自己完成,是否真实,是否对学科产生影响。”
“想说爱你,但很不容易!我就想做一个纯粹的为患者认真检查诊断的好医生!”
“医学论文不能造假,医生的好坏不与论文挂钩,不能逼良为娼。”
“出论文比医疗工作的压力更大,压力山大啊!”
“科里一位医生说我自从评了副高职称,再也不看什么中华医学这类和医学有关的杂志了,都是假的。”
【出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他山之石
论文与职称挂钩,原本是全国的一个规定,随着医改的逐渐深入,原本的职称与论文挂钩的评价标准在可操作性、发挥分类指导、行为导向作用等方面作用明显不足……
我们欣喜的是,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安徽省在这方面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去年,安徽省卫计委出台一项新政策:调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标准,降低论文数量要求,重视实践与医疗安全以及动手能力。即对一个医生的评定将强化临床导向,重点评审其临床工作能力和业绩。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级别卫生机构人员提出不同岗位能力和业绩要求。
这一政策值得在全国推广。
另外,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在美国,非教学医院的医生并不需要搞科研、写论文,即使在教学医院,如果临床医生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不想搞科研,就可以不写论文;如果想搞科研,则会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和资金支持。据纽约一家教学医院的医生介绍,除了专门搞科研的学者,他的医生同事一年中可以申请几个月时间去专心搞科研,这一切都是出于自愿,而不是强迫。
愿相关的改革能尽快推行,愿我们的医生能回归医者的本质,看病救人,而不是天天苦恼论文。 |
|